媒体报道 | 2022-01-06
来源: 阅读:12297
12月16日—17日,2021中国(上海)集成电路创新峰会(院士圆桌会议)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。与会嘉宾们,在深入交流和探讨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与创新的同时,纷纷将讨论聚焦到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上。
新思科技中国董事长兼全球资深副总裁葛群透露,芯片半导体行业,无论是要实现2030年, 还是2050年的发展目标,⼈才缺口⼤约是70万人,至少要培养70万到100万的芯片设计⼈才。
据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研究员透露,我国每年大约培养的集成电路学生大约有7000至10000人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学生基本上做不出晶体管。并不是他们不想做,而是没有条件,要真正产教融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。
大学生毕业之前,应该花一个月时间到制造企业里全流程走一遍,至少应该知道晶体管怎么做出来。吴汉明坦言,就其观察,目前为止,我们国内高校集成电路课程中,90%都是设计的课程,制造部分少之又少。
我国芯片行业的集成电路规模正在飞速发展,但跟国外百年企业相比尚有差距,所以人才是重中之重。但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,我们今年都遇到瓶颈。收到上百封投简历者,但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。
彤程新材料集团表示,要找到合适的人,薪酬、经验和学历缺一不可。“抢人才”是目前我们企业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时的重要战略。
对于人才的培养,嘉宾们各抒己见。中国科学院院⼠、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研究员表示可以尝试两种模式。一种模式是传统形式,主要在大学和研究所实验室培养人才。另外⼀种模式就是在工艺线上培养人才。
研究生在工艺线上做,在工艺实践中完成学位论文。上海微系统所和宏力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很好经验。对这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要重视。
院士圆桌会议自2000年创办以来,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,既是上海科协聚焦上海前沿科技和重点产业领域,更好发挥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专家作用的机制探索,也是以创新为特色,立足上海、辐射国内、面向国际的思想交流融合平台和高端科技智库。
来源:新闻晨报